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462篇
地质学   1416篇
海洋学   398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高度是很多气候模型和陆面模式中的重要参数,采用气象学方法推导这两个参数对于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计算需要大量长期的野外观测,而遥感方法可以快速经济的提供大范围数据,在本研究中采用形态学模型,以MODIS产品数据作为数据源,计算植被冠层面积指数,估算了中国东部2001-2003年归一化到植被高度的...  相似文献   
62.
云南地区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中体波信号来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云南地区4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2008~2010年垂直分量数据,计算了台站对间的互相关函数并得到了5~40 s周期的瑞利面波信号。研究发现在5~10 s周期范围内,瑞利面波信号之前存在很强的前驱信号,该信号能量优势频段为0.1~0.2 Hz,其到时接近噪声互相关函数零点,视速度约为30 km/s。该信号到时随季节存在正负交替变化,进一步的质点分析表明该信号为出射角较小的P波信号。参考已有的研究,认为远场地脉动噪声源中的P波信号穿过地球深部到达云南地区,形成了噪声互相关函数中视速度较高的体波信号,并且相关的噪声源位置在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63.
采用大涡模型对L形和U形三维钝体建筑物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考虑平均和脉动速度入口边界,在雷诺数为1.5×10~5~7×10~5条件下,对2种钝体的9种分析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钝体绕流对周围流场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尾流区、屋顶区、来流区,影响大小随着流场与钝体之间距离、钝体建筑高宽比、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对来流区0.25H、屋顶上部0.4H、左右两侧0.5H、尾流区2.0H范围内流场的影响最大;钝体迎风面风压分布比较均匀,而侧面、背面和顶面受绕流涡旋的影响较大,平均风压分布较为复杂,并与脉动风压分布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结构抗风设计与建筑风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芦苇、菖蒲和水葱对水体中Zn2+的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珺  付朝文  陶玲  杨倩 《湿地科学》2011,9(4):322-327
采用水培方法,在不同ZnCl2浓度(0mg/L、50mg/L、100mg/L、300mg/L、800mg/L、1500mg/L和2500mg/L)处理的水体中,对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Acorus calamus)和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进行培养,研究植物的不同部位对Zn2+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ZnCl2浓度处理下的水体中,水葱、菖蒲和芦苇体内的平均Zn2+积累浓度存在差异,菖蒲体内的Zn2+积累浓度最高。在不同ZnCl2浓度处理下的水体中,水葱体内的平均Zn2+积累浓度在ZnCl2浓度为1500mg/L时最高,为31050.84mg/kg(植物地上部分为10206.67mg/kg,地下部分为20844.17mg/kg);菖蒲和芦苇体内的平均Zn2+积累浓度则在ZnCl2浓度为2500mg/L时最高,分别为54130.67mg/kg(地上部分为16774.00mg/kg,地下部分为37356.67mg/kg)和25423.34mg/kg(地上部分为4506.67mg/kg,地下部分为20916.67mg/kg)。这3种植物都可以作为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遴选物种。其中,菖蒲对Zn2+的吸收能力明显高于水葱和芦苇。  相似文献   
65.
可视人数据集是人体解剖结构的基础信息数据集.为了确定人体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准确定位以及在不同个体之间便于比较,文中提出和建立了可视化人体的整体坐标系统.以通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水平横切面为标准原点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部:上部包括头,颈、胸、腹、上臂、前臂等重要部位;下部包括骨盆、下肢和手.人体的整体坐标系可以确定人体重要结构的每一个体元的空间绝对坐标及相对坐标,在图像的分割、匹配、重建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坐标系统的变换,人体整体坐标系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临床的定位定量诊断,手术导航,放射定位治疗以及人体运动功能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一维热扩散湖模式在太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在太湖获得的2010年8月11-28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一维热扩散湖模式在太湖的适用性,通过对比模拟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太湖湖表温度模拟的主要因子。该湖模式对太湖最初的模拟结果并不理想,模拟的湖表面温度与观测有较大的系统性偏差,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与观测相比也偏小。通过分析该模式对太湖的模拟效果不理想的可能原因,针对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污染情况,设计了18个测试参数的敏感性试验,从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到,适用于太湖的、依赖于湖泊类型的3个参数应做如下修改:消光系数(η0)应放大3倍,湖泊表层吸收的太阳辐射系数(β)应取0.8,粗糙长度(z0)采用公式计算得到。用新得到的适用于太湖的3个参数,模拟得到的结果与最初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对比,发现采用新的参数后,模拟结果比最初的模拟结果有了很大的改进,模拟的湖表温度基本接近观测,模拟的湖水垂直剖面时间序列图也跟观测吻合得较好,随之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拟也都与观测接近。最后,对输入湖模式的主要大气参量(太阳辐射、2 m气温及风场)±10%的误差引起的模式模拟的湖表面温度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模式对大气强迫场的误差敏感度不高;相比之下,模拟结果对风场敏感性最小,对辐射和气温的敏感度相当。  相似文献   
67.
以《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图集》的数据处理、内容结构设计、地图设计与制作工艺等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例,探讨了此类反映总体规划、区域划分类地图(集)的设计特点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8.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定轨确定的卫星位置、进而计算出的卫星广播星历参数是进行卫星定位的基础。为了分析卫星星历拟合的精度和效率,推导了由卫星位置拟合GPS卫星广播星历参数的数学模型。并用算例分析了影响拟合效率的因素,分析了卫星位置有误差是对于卫星星历参数的影响。结果验证了所给出的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基于LBV变换的TM数据水体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M数据经典水体提取方法存在对细小水体的漏判和对山体阴影的误判两方面缺陷。本文基于LBV变换提出了B分量阈值法和LBV关系法两种新的水体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方法的漏分精度分别为2.54%、2.73%,误分精度分别为15.71%、13.39%,整体提取效果优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stability theory that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behavior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when it propagates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The proposed theory includes two fundamental concepts, namely the intrinsic time and length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and a theoretical criterion that 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Zhao number and its critical value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The intrinsic tim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scale at which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s formed, while the intrinsic length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ngth scale at which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can be initi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is a fast process, the critical Zhao number, which is used to assess the instability likelihood of an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propagating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has been derived in a strictly mathematical manner. Based on the proposed instability theory of a propagating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t has been theoretically recognized that: (i) the increase of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ratio can 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ii)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l porosity of the carbonate rock can de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porosity can stabiliz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n fluid‐saturated carbonate rocks; (iii) the increase of the mineral dissolution ratio can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dimensionless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iv)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porosity can enabl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to propagate faster, while the increase of the final porosity can enable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front to propagate slower in the acidization dissolution system.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